一颗稻谷的“中国贡献”——袁隆平的追梦路
- 时间:
- 浏览:156
- 来源:琪琪布电影
1953年,從西南農學院遺傳育種專業畢業後,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工作。
“作為新中國培育出來的第一代學農大學生,我下定決心要解決糧食增產問題,不讓老百姓挨餓。”
1956年,袁隆平帶著學生們開始瞭農學實驗。幾年時間,袁隆平發現水稻中有一些雜交組合有優勢,並認定這是提高水稻產量的重要途徑。
1966年,袁隆平發表瞭論文《水稻的雄性不孕性》,這篇論文,拉開瞭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。
1973年,在第二次全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會上,袁隆平正式宣佈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,水稻雜交優勢利用研究取得瞭重大突破。
1981年,國務院將“國傢技術發明特等獎”授予以袁隆平為代表的全國秈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組。
5年後,袁隆平正式提出雜交水稻育種戰略:由三系法向兩系法,再到一系法,即在程序上朝著由繁到簡但效率更高的方向發展。
經過9年努力,兩系法獲得成功,它保證瞭我國在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。
1979年4月,雜交水稻國際學術會議上,袁隆平宣讀丁香五月情瞭自己的論文《中國雜國產高清毛卡片交水稻育種》,中國第一次將雜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經驗傳遞給世界。
“發展雜交水稻,造福世界人民,是我畢生的追求和夢想。”袁隆平說。